<td id="xavnt"></td>
<tr id="xavnt"></tr>
<object id="xavnt"><strong id="xavnt"></strong></object>
      福建省寧德市龍潭村:實施文創旅游開發?激發減貧內生動力
      時間:2023-11-27 文章來源:中國旅游報 文章作者: 【 字體:  】 打印本頁

        一、基本情況

        地處屏南熙嶺鄉的龍潭村曾經是閩東北驛道交通網絡上的一個“大村”。上個世紀80年代,戶籍人口為1407人。3年前,村子僅一百多人留守。龍潭村被工業化浪潮邊緣化,同中國諸多鄉村一樣,龍潭變成一個交通閉塞的留守山村。

        2017年5月,屏南縣在熙嶺鄉龍潭村啟動文創旅游減貧項目。項目啟動以來,龍潭村由2017年初僅剩一百多人的“空心村”,成為2019年擁有600多位新老村民共建共榮的“文創村”。2019年12月,屏南縣入選住建部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第一批試點縣,龍潭村成為全省鄉村振興及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的典范。龍潭文創旅游減貧經驗,已得到了推廣。熙嶺鄉以龍潭為核心啟動了包括4個村落的文創片區;屏南以龍潭經驗打造以白玉、新田等10個鄉村為支點的連片文創旅游減貧發展規劃。其發展模式獲得了福建省的高度重視、案例入選《文創扶貧助推鄉村振興的屏南路徑》。

        2017年,在屏南縣傳統村落文創產業項目的推動下,龍潭村開始實施文創產業助推鄉村振興計劃:引進文創和專業設計人才,組建民間工程隊,先后對60余棟古宅進行重新設計和修復。村委會動員原村民將荒蕪老宅“變廢為寶”、外來新村民開始“認領”租賃老宅,并制定了“認租15年”的項目規劃;在保留夯土墻、黛瓦木構的傳統面貌之外,認租者用自己的文創能力打造書吧、工作室、民宿、咖啡屋、音樂廳、美術館等。同時,通過“人人都是藝術家”文創項目,教授村民拿起畫筆進行油畫創作。村民通過抖音、微博等自媒體方式,使龍潭以極快的速度融入了數字化時代,不僅吸引外出的村民返鄉創業,農副產品得以增值;外來新村民30余戶。近兩年每年還有逾20萬人次前來觀光,龍潭村以文創帶動了鄉村旅游、推動了減貧工作的開展。僅僅3年前還是沉寂的古村,迎來了數字化時代的鄉村振興。

        二、旅游扶貧成效

        (一)從空心村到網紅村,通過文創旅游達到減貧目的

        自2017年5月開展本項目以來,本村常住人口從不到100人增至600人,游客從0增至年20萬以上人次,餐飲業從0增至6家,便利店從1家增至10家,民宿從0增至37家,建成村民藝術公益教育中心1所、博物館2座、美術館2座、圖書館1所、書店2家。此外,還有村民電影院、音樂吧、咖啡廳等。原建檔立卡的貧困戶17戶47人全部脫貧,龍潭村集體經濟收入從幾乎為0增加至2019年的16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8350元,比項目開展時增長了3倍。

         

        

        龍潭村村貌

        2018年,龍潭村入選住建部鄉村營建優秀實例,教育部全國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2019年,龍潭村被評為福建省四星級鄉村旅游村、列入福建省鄉村振興示范村和全國傳統村落保護和活化利用4個典型村落。中央電視臺2018年《傳奇中國節·中秋》特別直播節目,龍潭村成為直播連線點之一,2019年元旦,龍潭村和山東省鄒平市西王莊成為中國唯一入選國家新年升旗儀式的兩個村莊。

        (二)原村民回歸,轉變生產方式

        項目開展以來,龍潭村的建設愿景以及基礎設施的不斷改善,吸引了大批原村民回村興業。他們將自家改成民宿、小賣部、餐館、咖啡廳,改變了自己作為傳統農民的身份。據統計,僅2019年,原村民回村進行舊屋改造、復興非遺工藝紅粬黃酒等投資已達1800多萬元。

        本村外出學習的年輕大學生對龍潭文創旅游愿景充滿期待,僅2018年回村4人,他們中有的擔任村黨支書的助理,有的擔任村團支部書記,也有的選擇自主創業開餐館等。年輕人的返村創業為龍潭的減貧工作帶來了更好的示范作用。

        (三)新村民落戶,啟動新業態

        自項目開展以來,共有30多戶(人口100多人)的新村民通過“認租15年”規劃落戶龍潭村,他們為鄉村減貧工作帶來了新業態。他們多為中產階級,有一技之長,是互聯網時代的寵兒。他們教會原村民使用抖音、微博等自媒體,利用自身爆點聚集流量,將龍潭帶入數字時代的潮流之中。新村民所帶來的新業態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除民宿之外,開設博物館、圖書館、書店、咖啡廳、音樂廳、寫作營等文化業態;二以龍潭的農耕歷史,建立研學基地,吸引世界各地有興趣的人前來學習;三是開展自媒體營銷,新村民大都是網絡高手,利用網絡營銷龍潭的生活與生態,也帶動了龍潭農產品的銷售。

        (四)文創旅游賦予傳統產品新價值

        龍潭的紅粬制作和黃酒釀造技藝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長期以來,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制約,技藝傳承困難。自本項目開展以來,當地村民和新移民圍繞如何傳承推廣龍潭紅粬黃酒創立黃酒文創項目。建立龍潭酒博物館,舉辦開酒節,成為龍潭旅游觀光亮點。他們結合時代特征、傳統農耕文化以及詩意生活理念,設計符合數字時代審美的外包裝、廣告詞,利用互聯網、電商營銷,將原本1斤不到10元的黃酒,賦予10倍價值,成為龍潭村文創旅游-減貧的重要內容。

        (五)文創改變鄉村,展現精神新風貌

        自本項目開展以來,龍潭村的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改變傳統陋習,增加文明、積極向上的娛樂活動。在龍潭村,看不到聚眾賭博現象,村民利用閑時舉辦象棋錦標賽、復興傳唱四平戲,到圖書館看書,畫室學畫。村民以“我是龍潭人”為榮,待人友善,熱情好客,無形中每個村民都成為龍潭一道亮麗風景。村民自覺維護鄉村生態環境及公共秩序,保持環境整潔、家禽圈養,不亂擺攤,采用二維碼自助銷售,規范車輛停放。

        三、主要做法

        在工業化進程中,近年來,中國以跨越式的發展緊跟數字化潮流。黨的十九大更是作出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的戰略決策,在互聯網、電商、物流和自媒體發達的新經濟時代,廣大傳統鄉村的地緣劣勢必然被顛覆。

         

        

        龍潭村傳統老宅

        屏南是福建省26個重點老區縣之一,因傳統地緣劣勢,并不享受沿海發達地區產業的輻射帶動。從區位特點出發,屏南將發展定位在以發展文創旅游促減貧等的新經濟上。2015年4月,屏南在漈下村建立文創試點,引進“人人都是藝術家”公益油畫教學項目;10月,在雙溪鎮建立文創人才基地“安泰藝術城”,以此為培養文創旅游人才為核心,激發鄉村減貧的內生動力。

        (一)培育“文創旅游種子”

        2017年5月,熙嶺鄉決定以龍潭村為文創基地,選送30多位村民作為“文創旅游種子”到雙溪安泰藝術城學習油畫與新媒體營銷。這些“種子村民”曾經是被工業化邊緣的人,通過新的生活體驗與互聯網時代技術的掌握,獲得生活自信;同時,增強與社會各界打交道的能力。以他們為骨干,在龍潭村開辦公益畫室,利用互聯網聚集流量,吸引海內外各界關注公益藝術教育與文創的目光,進而吸納新村民的到來。在文創產業的引領下,鄉村新的文化功能和價值被激活。利用數字時代的傳播手段,“放大”“聚焦”了龍潭原有的良好旅游生態,吸引流量,達到激發鄉村旅游內生動力的作用。

        (二)“認租15年”規劃

        創造性推出“認租15年”規劃,采取“工料法”計算工程成本的管理模式,由村兩委自行購料,組織施工,有效節約修繕成本。目前,屏南縣采用“工料法”建成或在建的10萬元以上的村級項目有79個,相關經驗已被收入省級文件《關于堅持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實施意見》,并入選住建部鄉村營建優秀實例。

        由于村民大量外出,同中國很多鄉村一樣,被邊緣化的龍潭村有荒廢的老房100多棟。在此背景下,縣、鄉、村三級組織因地制宜,創造性推出“認租15年”的規劃。由村委與祖居戶主簽訂15年期限房屋租賃合同(宅基地30年),“新村民”再與村委簽訂租賃合同;“新村民”出資、村委代租代建,在15年內每年每平方米只收3塊錢租金。老屋得以“新生”、新村民也以較小的代價進入鄉村生活。

        (三)完善鄉村基礎設施

        近70年來,龍潭村只有一條40多公里的泥土公路與縣城相連,沒有公共交通,村民外出需步行1個小時至鄉鎮所在地熙嶺。2017年以來,縣政府新建了熙嶺經三峰、龍潭至墘頭12公里四級公路;在龍潭村建設了村民藝術公益教學中心、美術館、博物館、音樂廳、文化服務中心、休閑廣場、鄉村黨校等文化設施。建設寧德首個移動5G基站、復辦龍潭小學。同時,實施鄉村環境整治,包括雨廊、水車、立面改造、巷道修整、管網下地、污水處理系統建設等。

        (四)推進老屋再生工程

        盤活龍潭村100多座老宅,是龍潭村文創旅游減貧工作的核心。在古宅的修繕改造中,村委會制定基本原則:保留古宅夯土墻、黛瓦木構的傳統風貌;屋內結合現代生活需要,打造書吧、工作室、咖啡屋、音樂廳等文創空間;利用當地工匠,激活鄉村傳統營造技藝。在古村修繕過程中,聘用當地木匠、泥瓦匠、石匠等為建設主體,當地工匠藝人以主人翁精神參與建設,采取傳統工藝修復,恢復瀕臨失傳的營造技藝。

        (五)創新管理機制

        自項目開展以來,龍潭村民看到了鄉村發展的美好愿景,激起了參與鄉村建設的自豪感。新村民將自己的財富積累、智慧及生活方式注入龍潭的文創旅游業態,激發了內在潛能。他們都以主人翁的精神參與到這一場時代的大變革之中。每個人既是振興鄉村的建設者,也是鄉村經營的管理者與受益者。

        龍潭村在短期內利用文創旅游達到減貧目的,屏南縣、鄉、村三級組織,走出了一條新路,創新管理機制。先后出臺《屏南縣村級小額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管理辦法(試行)》《屏南縣村賬鄉管工作實施辦法(試行)》等措施,以全程公開透明的方式,采用投工投勞及“工料法”(其中“工”指人工費,由聘請工匠費用和村級管理人員誤工補貼構成;“料”指原材料含稅價款,均是由村級組織自行采購的合法原材料)計算工程成本等管理辦法,保障項目建設資金安全的同時,快速推進項目的高效建設。

        四、經驗啟示及未來展望

        (一)政府起主導

        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央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屏南縣人民政府因地制宜,將文創旅游減貧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

        2015年,成立了以屏南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總指揮長的傳統村落文創產業項目指揮部,抽調精干力量組織推進全縣文創工作;先后出臺了《屏南縣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文藝精品扶持獎勵辦法》等系列政策,為吸引文創人才、留住人才營造良好政策環境??h政府每年安排專項財政預算資金1000萬元,用于文創產業引導、扶持和孵化,推動文創人才和企業集聚。對于高端文創人才,縣領導實行“特殊待遇”、掛鉤聯系,采取一人一事一議;并賦予文創人才在鄉村建設治理中足夠的話語權和主導權。創新返鄉創業獎補政策,對本地農民,返鄉駐創的新村民或企業,給予5000元至30000元的開辦補助、以及一定的租金補貼或稅費補助。

        熙嶺鄉根據工作實際,探索出了適應鄉村改造的“工料法”,并出臺了一套符合“工料法”和農村實際的管理規范:《熙嶺鄉文化創意產業項目建設實施細則》《熙嶺鄉文化創意產業項目財務核算實施細則》和《熙嶺鄉人民政府關于規范村級自建工程材料采購票據使用的通知》等。

        各級干部凝心聚力,構建縣、鄉、村三級力量齊抓共管、上下聯動的工作格局,形成“政府+藝術家+農民+古村+互聯網”的文創發展模式,推進龍潭文創旅游減貧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人才是關鍵

        1.引進文創旅游綜合性人才是政府政策能否實現的重要保證。為此,屏南縣聘請了林正祿作為屏南傳統村落文化創意產業總策劃。林正祿在上海江蘇等地成功進行了文創實踐活動,對數字化時代和互聯網營銷有獨特的見解。自林正祿擔任文創總策劃以來,利用多年積累的人脈優勢,為屏南引流了一系列文創大咖;為屏南縣文創旅游減貧工作做了一個頂層設計。在龍潭,林正祿配合當地政府共同完善了“認租15年”的項目規劃。

        2.新村民無疑是龍潭文創旅游減貧項目中的重要動力。新村民平均年齡四十歲以下,有一技之長,對文創和跨界有強烈的興趣和實踐能力,他們成為龍潭村文創旅游減貧的踐行者和推動人。

        3.重視本土人才的培養與造就。引回龍潭能人陳孝鎮作為村黨支部書記,成為文創旅游減貧工作的帶頭人。輻射帶動近百名黨員群眾創業致富。自項目開展以來,全村25名村干中,致富能人16人,退伍軍人8人,回引能人4人,大學生返鄉創業4人。

        4.駐村書記提供政策落地保障。2017年,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派駐夏興勇擔任龍潭村第一書記。駐村干部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鄉村振興的重要論述,扎根基層,任勞任怨、努力化解基層工作矛盾,創造性地將政府的政策與龍潭村的具體情況相結合。團結帶領當地黨員干部群眾大力發展文創,為龍潭文創旅游減貧提供了有力的人員保障和技術支持。

        (三)資本是關鍵

        屏南作為貧困縣,地方財政并不富足。在數字化時代,走出了一條鄉村減貧新路子。制定老屋“認租15年”規劃,實行“新村民”出資,村委代租代建模式,由村委與祖居戶主簽訂15年期限房屋租賃合同,成功吸引外來資金注入,集聚社會資本800多萬元。

        (四)網絡是載體

        龍潭村能夠在較短的時間里從空心村成為網紅村,依靠的是互聯網的力量。在互聯網時代,龍潭村的每個成員都是傳播員。新村民通過自身文創實踐的流量帶動,吸引越來越多慕名者前往龍潭,原村民依靠新掌握的互聯網手段,將自己融入數字化時代?;ヂ摼W的便捷不僅使龍潭村成為“網紅村”,也使得龍潭村的村民生活獲得了更多關注。通過微信朋友圈、抖音、直播等,人人成為自媒體,開展網絡營銷,帶動鄉村經濟。

        (五)創新是動力

        創新管理辦法,村兩委積極探索建設管理模式,頒布細則,實施工料法;創設共建平臺,以村委為橋梁紐帶,采用“認租15年”機制,創新代租代建工作方式,由村委會與古宅祖居戶簽訂租賃合同。創建增收項目,創立以村委為股東的投資主體,發動群眾全員參與,共同創辦集體企業。

        案例點評

        在文創產業的引領下,龍潭村的文化功能和價值被激活。探索出了老宅再造的新模式——“工料法”,實施全民參與,并利用數字時代的傳播手段,“放大”“聚焦”龍潭村原有的良好旅游生態,達到激發鄉村旅游內生動力的作用。這種龍潭文創旅游減貧經驗成為鄉村振興的典范,為老區旅游減貧提供了可操作、可推廣的樣本。

      相關附件:
      国产无码综合三级,影视日本精品久久_欧美少妇精品中文,三级在线观看无码影视,中文精品综合日本,精品综合国产中文,自拍欧美影视中文
      <td id="xavnt"></td>
      <tr id="xavnt"></tr>
      <object id="xavnt"><strong id="xavnt"></strong></object>